找到相关内容18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

    rdquo;的论典,地论师以弘扬该论而得名,他们以如来藏为究竟,主张万法的生起还灭,众生的生死涅槃,都要依持真常的“如来藏性”,这是所谓的“真性缘起”或&...藏”的同义词。“隐覆藏”与《宝性论》所说的“真如无差别”看似不同,但其内在的旨趣也是相通的:如来藏虽为客尘、烦恼所覆,但就其自性、真性而言,...

    李四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269063.html
  • 菩提达摩在中国禅宗史的地位

    罗的话来说,就是“心不起”,这是就心意识而说。“心不起处”,则是就心本体而说。此一“心本体”,即是“佛性”,即是“涅槃”。大乘修行者若能安其心,而真的体悟到本一真性,则就是求那跋陀罗所言的“会实性者,不见生死涅槃有别,凡圣无异。境智无二,理事俱融,真俗齐观,染净一如,佛与众生,本来平等一际(注29)”。则此一真性的体悟,即是凡圣无二,佛与众生皆平等的染净一如的真性。所以求那跋陀罗的禅法,就是通过...

    黄伟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943192.html
  • 试述明心见性

    可得,息下狂心见真性 欲了脱生死,先须知道生死之由来。方可塞其源而断其流,才能逍遥于生死之外。我们知道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如《十地经》云:“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,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,只为五阴黑云之...谓之见性。见性并不是用眼睛看什么东西,而是心地法眼,亲切深彻的体会与神领;乃于打破妄知妄见,狂心息处便是彻见真性也。如二祖神光大师,见初祖达摩曰:“学人心不安,乞师安心。”祖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3062556.html
  • 精神之路(1)

    示现,引导我们透过他们的教法回归我们的真性。因此,一开始的时候,比寻找老师还重要的是寻找和遵行教法的真理,因为当你与教法的真理接触时,你就会发现你和上师接触了。  如何行道  我们都有遇见某种精神之路的...缺陷、幻想、缺点和投射。明白你的真性是什么,并且保持彻底的谦卑,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你在精神路上已经走了多远,还有哪些仍然等待你去了解和完成。  最重要的是,不要陷入我在西方随处可见的「购物心态」: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565511.html
  • 菩提达摩 《二入四行论》 的文化史意义

    已超出了佛教史而代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新倾向。本文拟就此简单加以分析。原文不长,为了阅读方便,具录如下:  夫入道多途,要而言之,不出二种。一者理入,二者行入。理入者,谓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...归纳为两种,第一种“理人”的核心则是“深信含生同一真性”,这就把整个佛教的修持归结到“心性”上来。这是从宗教的立场对宇宙观、人生观、认识论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,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把“心性”问题提到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967270.html
  • 7件佛教造像流失海外 龙门佛雕八十载回归路

    送还龙门石窟。龙门石窟研究院承诺,在绝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将对已经确认身份的两件佛头的“完璧”进行充分的技术研讨,其他5件则将陈列在专设展馆里。  国宝回家:恢复龙门石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 这7件被...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” 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李振刚告诉记者,这批文物在被盗凿80余年后回归合璧,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具有重要意义。特别是古阳洞高树龛北魏...

    刘琼

    |龙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0/0837511776.html
  • 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[东杜仁波切]

    只是真性被障蔽了。或者由于我们的视线被乌云遮蔽,难以辨认出他们身上的佛性。   在禅修时,我们可以打破将我们与他人分隔的壁垒。宗喀巴大师论及慈悲和禅修时说:慈悲的特性是观想“愿一切众生都...一切处、无所不在的力量。诚如龙清·拉然巴所说:   源自真性(佛性),   慈悲的力量四面八方生起,   完成别人的繁盛。   (摘自《西藏医心术》) ...

    东杜仁波切

    慈悲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330597342.html
  • 大机大用和全体起用

    圭峰宗密大师在其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中,对禅宗的方法和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说明。他把禅宗的发展和当时的状态分为三个层次,分别是息妄修心宗、泯绝无寄宗和直显真性宗。对照原文看看,不无启迪。  初,息妄修心宗者...,还没有体现大道的全貌,还没有体现佛性的全貌,于是他又提出了第三层,也就是最高层次的禅法,这就是“直显真性宗”。圭峰大师说:  直显真性宗者,说一切诸法,若有若空,皆唯真性真性无相无为,体非一切。谓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839363.html
  • 认识死亡 了悟人生——读《西藏生死书》的启示

    害怕的境界,把我们的心安放在自然、轻松和旷达的喜悦的情绪中。我们每一个人的真性都是佛,但从无始以来,它就被无明和迷惑的乌云所遮蔽。不过,这种真性或佛性却从来未曾向无明完全屈服过。透过禅修,把我们散乱的...

    慧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1440648.html
  • 論荀子

    佛性。此則無性之真性也,染淨、善惡及於智愚,論有性之幻性耳。有漏、有覆而兼三性曰染;無漏、無覆而唯善性曰淨;染性、淨性,命之體相、因種者也。所施為權藉積集者,能令短時、長時、一生、眾生,順益利樂曰善;所...緣習者也。能了真性無性曰智,不了真性無性曰愚;此愚、賢宗謂之迷理無明。能隨順幻有法性,簡擇決定其染凈、善惡者曰智,不能隨順幻有法性簡擇決定其染淨、善惡者曰愚;此愚、賢宗謂之迷事無明。能捨染取凈、捨惡取善者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3541760.html